〔綜合報導〕近期中國股市吸引了眾多投資者進場,尤其在市場出現強勢反彈之後。然而,許多專家對中國股市的長期前景持謹慎態度,認為投資者應該謹慎面對該市場。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市場內部存在一些根本性問題,無法僅靠刺激政策或消費增長來解決,投資中國股市風險巨大。
2022年5月,摩根大通曾將中國股票形容為「不可投資」,這引起了市場的熱烈討論,儘管後來該機構撤回此評價,但對中國市場是否值得投資的爭議一直未停。
部分投資者仍然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EPFR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9日的那一週,流入中國股票基金的資金達到創紀錄的400億美元。高盛也認為,若國際資金能夠回到與中國股市規模相稱的水平,市場將再迎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此外,香港與內地的股票市場互通機制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股市的流動性。
然而,對於那些希望長期持有中國股票的投資者而言,經濟學人指出,這樣的市場並不具吸引力。該文章強調,中國股市的結構性問題,例如公司治理不善、國有企業占比過高以及政策隨時可能急轉的風險,都使得市場投資環境不穩定。
過去的案例表明,中國政府對某些行業的突然監管行動,往往會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例如,2021年政府對教育培訓和科技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整頓,這使得相關公司的股票價格急劇下跌。雖然政府近來不斷強調將支持民營企業,但投資者對政府未來政策走向的擔憂依然存在。
近期市場波動也印證了這一點。9月13日,滬深300指數一度跌至五年來的最低點,但在中國政府隨後釋出一系列刺激政策後,市場劇烈波動,先是暴漲35%,後又回落11%。
因此,投資中國市場需要具備高度的政策解讀能力。那些能夠精準預測政策轉變的投資者可能會大幅獲利,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的預測難度極高,損失的風險也相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