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人搶米搶單車?全美掀起「價格恐慌潮」

為何美國人搶米搶單車?全美掀起「價格恐慌潮」

〔綜合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主導的關稅政策持續發酵,引起美國零售、飲食與製造產業強烈反應。不僅進口產品價格迅速上漲,部分消費者開始搶購囤貨,企業則面臨營運壓力加劇。

在明尼蘇達州經營單車店的商家Dan Casebeer指出,他販售的單車多為海外進口產品,包括來自台灣、中國與日本的零件與組裝車款。受關稅影響,不少商品價格暴漲,一輛原價幾百美元的單車,可能短短數週內飆漲超過400美元,嚴重打亂消費者預期。

同樣苦不堪言的還有餐飲業者。泰式餐廳經營者Pitsanu Setapayak坦言,為了維持原汁原味的餐點,他選擇繼續從泰國進口食材,但進口成本面臨高達36%的關稅壓力,使經營壓力倍增。「我希望食物品質不打折扣,但這樣下去可能得自行吸收部分成本。」

根據最新調查,有近七成美國消費者認為日常用品價格正在快速上漲。部分大型超市貨架出現搶購潮,有民眾表示,在不確定未來價格走勢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提早採買。「就算現在不需要,也會先囤一點貨,比如米,因為未來可能買不起了。」

此外,家具、家電等以進口為主的商品也面臨關稅高壓。例如越南生產的家具商品,進口稅率飆升至46%,衝擊力道不容小覷。

美國本地的連鎖餐廳也出現倒閉潮。以主打性感女服務生著稱的餐廳Hooters便申請破產保護,分析認為在疫情、通膨與關稅三重夾擊下,消費者轉向價格更親民的餐飲選擇,對傳統休閒餐廳構成生存壓力。

汽車產業同樣受到牽連。面對可能加徵的25%進口車關稅,汽車大廠Stellantis已暫停其在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部分生產線。溫莎地區的工人擔心,若車輛銷量受打擊,裁員潮將隨之而來。

專家警告,貿易壁壘若持續擴大,恐造成製造業停滯與就業市場收縮。埃默里大學經濟學家Thomas Smith直言:「建一間新工廠需要數年,製造業不可能瞬間回流。過度簡化的政策,只會讓經濟承受更長期的痛苦。」

根據多家金融機構評估,美國未來一年內進入經濟衰退的機率已接近五成。儘管當局聲稱關稅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與勞工,但目前看來,全美上下的壓力與不安情緒正逐漸升高。

立即Follow 《Wealth Code創富記》 Facebook﹐掌握最新消息同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