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強化對外貿易的關稅手段,引發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不僅美股遭到重挫,更引發美元走弱與國債市場震盪的連鎖效應,令外界開始質疑美國資產的安全性。分析指出,這波不穩情緒才是令白宮真正警惕的危機所在。
過去幾年,美國經濟表現優於多數發達國家,科技創新與能源獨立推升市場對美國資產的信心,投資人紛紛湧入美元與美國國債,被視為全球「最後避風港」。然而,在貿易衝突升溫的背景下,這種信任似乎正逐步動搖。
近期市場出現異常現象:在避險情緒升高的情況下,理應上升的美元與美債反而雙雙下跌。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升至4.419%,30年期則逼近4.862%,曾短暫突破5%,顯示債券遭大量拋售。美元指數也於週五(11日)跌破100點,是2023年7月以來首次觸及此關口,令市場一片譁然。
儘管特朗普於9日宣布暫緩部分關稅措施,意圖穩定市場情緒,但觀察人士指出,這顯示美方已注意到金融層面的反彈可能比貿易本身更具殺傷力。白宮內部據稱已對中國可能報復性拋售美債的風險進行評估,雖目前並無實質行動證據,但潛在威脅已足以動搖市場信心。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聯想起2022年英國前首相特拉斯推出大規模減稅政策後,引爆英國國債市場動盪,最終黯然下台。當時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因美元地位而可避免類似命運,但近來情勢發展已打破此迷思。
多位經濟學家提醒,美國雖然長期享有資金優勢,但在政策不穩與地緣風險升高的環境下,即使是美國也無法完全免疫於市場拋售壓力。若金融信心進一步下滑,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恐怕也會遭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