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中國正加強防範境外間諜滲透的宣傳與管理。國家安全部5月25日發布最新通報,警示公眾境外勢力間諜偽裝手法日趨多樣,強調境外間諜不再以傳統特工形象出現,而是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類角色之中,包括偽裝成研究學者、商人、遊客、戀人,甚至是媒體人員與簽證官。
安全部門指出,間諜行為往往藉由「非典型身分」作掩護。例如,打著「偵探公司」名義的組織可能實為情報機構的掩護單位,以付費問卷、資料搜集等名目誘使中國公民無意間蒐集涉軍事、國防或尖端技術相關機密。
此外,一些標榜學術交流的「合作夥伴」亦可能為間諜機構安插的探子。他們透過高薪聘請、研究補助、生活資助等方式接近中國高校師生或科研機構人員,目的是竊取前沿科技資訊與核心機密技術。
商業合作亦成為間諜活動的常見管道。安全部門提醒,某些自稱來自海外的企業家,實則以投資為幌子接觸涉密部門或國企人員,再透過利益輸送與感情拉攏誘導洩密。
在旅遊與探親領域,部分「遊客」則以相機、地圖測繪設備為工具,進行非法拍攝或定位作業,特別是靠近軍事禁區或戰略設施的區域。當局強調,這類行為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重大風險,需民眾主動警覺並及時通報可疑行為。
更令人警惕的是,國安部點名境外間諜可能透過「假戀愛」關係策反目標,尤其針對出國留學生與年輕從業者展開情感攻勢,一旦建立信任,便以情感為手段竊取個資或機密。
官方還提及,其他可能身分還包括外國媒體從業者、領事機構工作人員、以及部分非政府組織代表。這些角色常以新聞採訪、簽證審查、公益活動為名,實則開展情報工作。
國家安全部呼籲全體民眾保持高度警惕,強化安全意識,發現可疑行為應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共同維護國家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