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賓夕法尼亞州一場美國總統競選活動中,20歲青年湯瑪斯・馬修・庫克斯(Thomas Matthew Crooks)試圖行刺美國總統特朗普,最終在現場被擊斃。此案震驚全美,至今仍無人能真正理解這位年輕人作出極端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因。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報導,透過對庫克斯留下的電子郵件、課堂作業與線上活動記錄的分析,可以窺見他在生命最後幾個月內,呈現出極度矛盾的狀態——一方面積極申請轉入四年制大學攻讀工程學位,努力規劃未來;另一方面卻暗中籌劃一場驚世駭俗的暴力行動。
庫克斯在賓州一所社區學院表現出色,他的SAT成績高達1530分,課堂出席率高、參與積極,深受教授好評。有位語文老師甚至在期末給他的留言中寫道:「有你在的課堂總是與眾不同,感謝你的貢獻。」
儘管專攻工程與資訊科技,他在寫作課中的一些文字卻流露出對聯邦政府、大型企業機構的強烈懷疑與不信任。這些批判思維是否與他後來的激進行為有關,仍是未解之謎。
2024年初,他一邊修改轉學申請文件,一邊透過加密電子郵件向燃料供應商Hyperfuels訂購硝基甲烷,一種常見於爆炸物的化學原料。儘管最後他並未使用炸彈,也未說明訂購動機,但這一舉動無疑令人不寒而慄。
事件發生後,特朗普長期親信、現任白宮副幕僚長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資助的機構「美國第一司法」委託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聯邦政府公開庫克斯的學籍、通訊與其他個人紀錄。社區學院也接到大陪審團傳票,提交了與其學業表現相關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