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傳出,美國多家零售及旅遊龍頭企業,包括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旅遊網站Expedia及多家航空公司,正積極研究發行自家穩定幣的可行性,作為用戶支付的新選擇。這項消息一出,即在金融市場引發震盪,兩大傳統支付巨頭Visa與Mastercard股價於上周五(13日)分別下挫4.99%與4.62%。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大型企業正評估以穩定幣取代傳統信用卡交易的可能性,目的是降低高昂的手續費支出,並掌握更多支付系統的主導權。若計劃成行,零售商將可直接為顧客提供一種由數位資產支撐的支付工具,有望提升交易效率與客戶黏著度。
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或國債掛鉤的加密資產,其價格相對穩定,具備數位支付的便利性,又可避開傳統金融機構的收費架構。多年來,市場上的穩定幣主要由加密平台發行,若此番由零售企業主導,勢必打破目前的支付生態格局。
儘管有關討論仍處於初步階段,尚未進入實際發行階段,市場已高度關注此舉可能對金融科技與傳統支付機構帶來的潛在衝擊。有專家指出,若零售商自行掌控支付流程,不但會削弱Visa與Mastercard的市場影響力,更可能進一步推動去中心化金融(DeFi)支付的普及。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目前正就《Genius Act》等監管穩定幣的法案進行立法討論。企業是否最終投入發行,亦將取決於監管制度是否明朗化及對商業應用的包容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