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於當地時間21日晚間透過全國電視演說,正式宣布美軍針對伊朗的三處核心核設施進行空襲,並聲稱行動「取得壓倒性勝利」,成功重創伊朗的核發展能力。他強調,若伊朗不回到談判桌,美方將不排除進一步升高軍事壓力。
根據白宮公布的訊息,美軍這次鎖定的目標包括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以及伊斯法罕(Isfahan)三地,均為伊朗核子計畫的重要據點。特朗普在演說中強調,這些地點現已「不具備核子威脅能力」。
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主持人漢尼提(Sean Hannity)在節目中披露,特朗普透露福爾多基地曾遭投擲數枚「碉堡剋星」炸彈,展現美方在戰術與武器層面具備的優勢與決心。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對此行動表示支持與稱讚,認為美國此次出手果斷,「做了全世界其他國家都不敢做的事」,可望對伊朗政權產生實質威嚇。
然而,這場軍事行動也在國際間引發高度關注與警戒。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日前已放話,若美國選擇介入以色列與伊朗的緊張局勢,伊朗將毫不猶豫對美軍及其區域盟友發動報復。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石油出口大國,也表達對戰事蔓延的擔憂。
此外,美軍部署跡象顯示行動早已預謀。據報導,多架B-2隱形轟炸機數日前已橫越太平洋進入戰備狀態;同時,美國國會部分共和黨高層亦被事前告知攻擊計畫。但行動曝光後,也有民主黨議員呼籲國會應介入監督,避免白宮單方面推動軍事升級。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對此行動發出警告,認為針對核設施的軍事攻擊存在難以預估的風險,包括放射性物質外洩及區域長期環境破壞。不過,部分核子專家指出,伊朗的核設施設計已考慮安全因素,短期內出現重大核災風險的可能性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