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間諜法》引發外企恐慌:歐美企業大規模撤資

中國《反間諜法》引發外企恐慌:歐美企業大規模撤資(圖取材自大紀元)

〔綜合報導〕歐美商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外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正在急劇下降,而中國政府模糊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反間諜法》,正使外企感到困惑和無所適從。這導致大量歐美企業紛紛決定撤資離開中國市場,這一現象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帶來沉重打擊,還對全球技術發展構成威脅。

根據上海的「中國美國商會」報告,受到長期的新冠疫情干擾和政治不穩定局勢的影響,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持續下降。報告指出,有40%的美國企業計劃或已經將投資轉移到其他國家,其中東南亞地區是首選的替代目的地。

「中國歐盟商會」的報告顯示,50%的歐洲公司認為在中國經營業務存在著「障礙」,62%的公司表示已經失去商機,另有11%的歐洲企業已將他們在中國的投資轉移到其他國家。

德國的歐中問題專家史明表示,歐洲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實體經濟領域,因此撤離中國市場將對它們造成巨大損失。然而,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政治環境惡化的現實,這些外國企業已經毫不猶豫地決定撤離。此外,歐盟和美國商會的警告表明,西方民主國家正在聯手對中國形成合圍之勢,這將使中國的經濟陷入困境。

史明說:「這些大企業現在已經採取了大規模的措施,開始將未來最重要的業務轉移出中國,不管中國政府再給予多少優惠,它們都已經不再迷戀中國市場。」

外資紛紛撤離中國市場,對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同時也對全球技術發展構成了威脅。多年來,這些外國企業一直是中國技術發展的支柱,但隨著它們的撤離,中國將越來越遠離先進國家在技術領域的差距。

史明表示:「這些大企業在過去是中國技術發展的奠基石,這些大企業走了,沒有其他企業願意與中國合作,中國在這些技術領域的發展將變得更加困難。」

外國企業的撤離也將導致中國的失業率上升。專家預測,這一現象將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美國商會」的報告顯示,外國企業對中國法律的模糊性感到擔憂,特別是針對《反間諜法》的擔憂。最近幾個月,中國政府針對美國咨詢公司的多次突襲和審訊加劇了歐美企業的擔憂。外企紛紛質疑中國的紅線在哪裡,認為中國政府的法規解釋缺乏可預測性,並呼籲中國政府「去政治化」商業環境。

立即Follow 《Wealth Code創富記》 Facebook﹐掌握最新消息同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