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中國樓市再現「爆煲」危機,最高樓世茂深港國際中心勁減26億元仍流拍,陷入爛尾泥淖。整個中國「爛尾樓」數目估計高達2000萬個單位,即便是號稱「中國第一高樓」的深圳世茂深港國際中心,也難以幸免。此次流拍加劇了世茂集團的債務困境,使其成為多宗執行案的被執行人,總金額高達91億元,並被列為重點風險建案。這也引發了對中國樓市供需不平衡的擔憂,多處甲級辦公樓出現高空置率的現象。
世茂深港國際中心的拍賣在今年7月首度進行,開價130.44億元,相當於估值的八折,但仍然無人問津。上周四的第二次拍賣同樣以104.35億元叫價,卻再度流拍。分析人士指出,深圳的辦公樓市場供需出現嚴重失衡,許多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高達30%,甚至在一些地區達到40%。這反映了中國樓市的困境,不僅影響了發展商的資金鏈,也讓眾多房地產項目難以完成。
世茂深港國際中心的債務危機始於2022年,隨著世茂集團的債務爆發,該項目停工至今。此次拍賣成為一連串執行案中的第11宗,總金額高達91億元,其中由中信信託申請執行的金額最大,達60.69億元。今年5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已將深港國際中心項目列為重點風險建案,凸顯了其在法律和債務層面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摩天大樓指數」理論在中國的實踐中也呈現一定的關聯性。這一理論認為,每當一座城市的摩天大樓高度刷新紀錄,通常都伴隨著經濟衰退的到來。在2014年中國經濟開始放緩之前,中國等國掀起了一波摩天大樓建設的競爭。這次世茂深港國際中心的爛尾現象再度呼應了這一理論。
除了深圳的世茂深港國際中心,天津的「117大廈」也是一座備受關注的爛尾高樓,投資超過600億元。然而,由於資金鏈斷裂,該項目至今無法完工。為了遏制這種現象,中國去年推出了「限高令」,不允許新建高度超過500米的建築,對於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築也實行嚴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