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lthcode 創富記YouTube頻道: 10萬人上街 太陽花運動2.0?台灣國會改革法案懶人包
〔綜合報導〕歡迎來到我們創富記的頻道。今天我們來聊聊最近台灣立法院內部引發的激烈爭議——國會改革法案。這個法案在最近一段時間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朝野政黨甚至為此爆發了激烈的肢體衝突。那麼,這個國會改革法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呢?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詳細的懶人包,讓大家能夠快速了解這個複雜的議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國會改革法案的基本內容。這次的國會改革法案主要涉及五個法案的修正,分別是《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和《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這些修正案涵蓋了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人事同意權、調查權和聽證權等多個方面。
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
首先是總統國情報告的常態化。根據修正案,總統每年必須在2月1日前向立法院提交國情報告書,並在3月1日前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此外,新任總統在就職後兩週內要提交國情報告書,並在一個月內赴立法院報告。這項規定旨在強化立法院對總統的監督,但也引發了不少爭議。
爭議點:
國民黨和民眾黨主張立委應該有權在總統報告後即時提問,而民進黨則認為這樣的規定可能違憲,因為根據《憲法》,立法院並沒有對總統的質詢權,質詢應由行政院長來回應。此外,若總統在立法院被羞辱,可能影響其對外代表國家的形象。
藐視國會罪
接下來是藐視國會罪。修正案新增了《刑法》第141-1條,規定被質詢人不得拒絕答復、隱匿資訊或虛偽答復,否則視為藐視國會。違反者可處2萬至20萬元的罰鍰,並可能連續處罰至改正。此外,若政府人員在立法院作虛偽陳述,將依法追究刑責。
爭議點:
民進黨認為新增的藐視國會罪恐過度擴大國會權力,可能導致寒蟬效應,使政府官員因畏懼受罰而不敢表達真實意見。此外,法務部也質疑此法可能侵犯司法獨立。
調查權與聽證權
第三部分是調查權和聽證權的強化。修正案規定立法院可設立調查委員會或專案小組,對相關議案或職權事項行使調查權和調閱權。立法院可要求政府機關、法人或相關人員在5日內提供資料,拒絕者可處1萬至10萬元罰鍰,並可連續處罰至改正。此外,立法院可舉行聽證會,邀請相關人員出席提供證言。
爭議點:
這部分的修正案同樣引發了不少爭議。反對者認為,憲法並未明文賦予國會調查權,而這樣的規定可能讓政府機關和人民難以拒絕調查。此外,調查報告的效力不夠明確,可能與其他機關的調查產生重疊,影響調查的公正性。
強化人事同意權
第四部分是強化立法院的人事同意權。修正案規定有關監察、司法、考試院長等提名須經立法院記名投票表決,並須經過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通過。審查程序至少需一個月,並舉行公聽會徵詢意見。被提名人需提供詳細資料,並在委員會接受詢問說明。
爭議點:
民進黨認為,這樣的規定會大幅增加立法院對人事案的干預,可能壓縮行政權,拖延人事任命進度,影響政府運作。
朝野激烈衝突的原因
在這次國會改革法案的審議過程中,朝野政黨之間爆發了多次激烈的衝突。主要原因在於各黨對於修法內容存在極大歧見,尤其是在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和調查權這幾個方面。
5月17日和5月21日是兩個重要的日期。在這兩天,立法院內部爆發了多次肢體衝突,甚至有立委因此受傷送醫。國民黨和民眾黨利用席次優勢,以不記名的方式舉手表決通過未經充分討論的修法草案,引發民進黨強烈不滿。
民間反應與抗議
在立法院內部進行激烈爭論的同時,場外也有大量民眾和民間團體聚集,表達對國會改革法案的不滿。他們認為這些修法可能破壞權力分立,侵害人民權益,並要求退回法案重新審議。這些抗議活動顯示了社會各界對國會改革法案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反應。
總的來說,這次國會改革法案涉及多個方面,旨在強化立法院的監督和權力。然而,這些修正案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激烈的對抗。無論是從法律層面還是從實際操作層面,這些改革都需要進一步討論和完善,才能真正實現其初衷,增進台灣的民主和法治。
希望這個懶人包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次國會改革法案的背景、內容和爭議。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別忘了點贊、訂閱我們的頻道,並開啟小鈴鐺,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的最新影片。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