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隨著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消息傳出,南韓已經出現了「盲搶鹽」現象,而中國內地的某些地區也在近期掀起了搶購食鹽的熱潮。然而,內地專家提醒,國產食用鹽主要源自井鹽,並不涉及污染區域,因此無需仿效南韓民眾囤鹽。
這一消息不僅在內地引起了民眾的關注,還影響了股市。由於日本核廢水排海計劃需要持續30年,南韓在6月底已經出現了大量民眾搶購食鹽的現象,並且鹽相關股在股市上也有大幅上漲的情況。在中國內地,鹽業及水產養殖相關股也在近日出現了明顯的上漲趨勢。
然而,內地專家表示,國內的食用鹽供應是充足的,並且主要源自井鹽,不涉及污染區域。中國鹽業協會會長王小青指出,中國有嚴格的食品安全規定,生產食用鹽的原料主要是海鹽、井礦鹽和湖鹽,它們的構成比例分別為22%、61%和17%。此外,內地的食鹽儲備量也足夠,能夠保障食鹽的供應。
廣東鹽業集團的負責人則表示,該集團已對廣東省主要海鹽生產工區的海水和生態海鹽進行了放射性檢測,結果顯示廣東海鹽是安全的。福州市商務局也強調食用鹽的貨源充足,提醒市民不要相信謠言,理性購買食鹽。